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

The Help 姊妹


看完了,心情很激動。也許有點後悔,沒有在第一時間看這本書,因為我奇怪的習慣---我喜歡看”第一眼“對書名有感覺的書。通常我選書的過程是,先看書名,有興趣的話,拿起來看背面的故事介紹,如果故事我不喜歡,我就會把書放下;喜歡的話,我就會默默地記下書名,上博客來或是誠品網路書店買,我還真的很少會當下買書,除非等下就要回家,不然提在手上實在很重,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,每次逛書店,想買的書總是很多,所以要給自己一點緩衝的時間,回家放到購物車,過一段時間之後(通常不會太久),再看書名和故事介紹,如果還有感動,再下單也不遲阿!雖然乍看之下好像很理性,但每次都在很多”待買書“中掙扎下單(多想把他們全部都打包阿),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。因為如此繁復的買書過程,很少會看到自己不喜歡看的書,目前讓我看到很痛苦的書大概有三本(真的非常非常恐怖)
因此,我一定要好好抱怨一下,”姊妹“這本中文書書名,取得有多不吸引人,而且,更恐怖的是在我看完這本書後,我竟然完全無法認同這本書的書名,這兩個字根本不能代表這本書的精髓,實在不懂出版社當初為什麼會選這個書名,不會是因為電影吧?

人跟人之間,實在既複雜又簡單,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帶過,卻也沒那麼難。

姊妹將時間拉回那個白人跟黑人還“很隔閡”的70年代,那條白人與黑人之間的線不是隱形的,而是真有法律在約束的,我相信當時黑女傭與白太太和諧相處又處處堤防的微妙關係,絕對跟書中ㄧ樣,甚至更甚,不禁讓我思考,所謂的“種族”與”階層“到底是什麼?
認真要談可以從希特勒談到歐巴馬,但把範圍縮小到臺灣,就剩”原住民“”本省人”和“外省人”了!其實人跟人之間根本沒有這麼複雜,是我們把問題複雜化了,我們都是臺灣人不是嗎?誰會在第一次見面時,把祖宗八代搬出來,告訴你,我從哪裡來?
我從我媽肚子裡來的,我是台灣人!
當每次看見有人說:本省人怎樣、外省人怎樣、追根就底臺灣是原住民的或是老一輩的問我,我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?我都很想回答::『我們都是臺灣人。』這一點也不攸關政治,我覺得這是我們為我們自己劃線,是我們的自我認同,把我們擺在那裡。
而姊妹,就是一本道進種族隔閡的書,年代很特殊,是ㄧ個大部份的人正在走出“隔閡”的年代,那條線在某些地方變得越來越不明顯,但某些地區或某些人身上卻看得到日漸加深的痕跡。很重要的是,黑人們也正在走出自己的框框,不再認為自己只能做女傭或被迫跟著時代走,書中最後,愛比琳得到了一個清潔專欄的撰稿工作,或許這只是小小的一步,但證明那時的黑人女傭正努力在改變,而人的思想也在改變。
思想與教育,也是我覺得本書中格外強調的一點,為什麼被女傭帶大的孩子,在小時候都那麼喜歡女傭,可是到了一個年紀,便會開始使喚女傭,甚至覺得女傭很髒,問題到底出在哪?是學校。是老師。而在大一點,便是社會。一切都可以從書中,窺知一二。

故事的結局跟人生ㄧ樣,繼續下去,沒有轟轟烈烈完美的結束。開放式的寫法,雖然讓我有點失望,但我相信作者想讓我們知道原來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一切,是經過時間及人們不斷的去改變的,所以那時的他們還在奮戰;現在的我們也是。尊重、友善、同理心及平等是人與人相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,我,還在努力學習中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